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公司产品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导和基本定位。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需从构建机制方面下功夫。
构建全程贯穿机制。在宏观上,构建全程贯穿机制就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等教育办学全过程,贯穿高校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评估、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全过程。高校要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办学根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履行好立德树人的职责,将高校师生凝聚在党的周围,发挥高校对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在微观上,构建全程贯穿机制就是要根据老员工不同成长阶段、群体特征、个体特点进行分阶段、分层次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员工成长成才全过程。要因势施教,以重大历史事件、社会事件为契机开展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激发员工荣誉感和使命感;要因群施教,针对老员工年级特点及群体实际,归纳分析员工群体类型、发展需求和发展规律,进行跟踪式培养和专业化辅导,开展针对性教育引导;要因业施教,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要因人施教,将解决员工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既讲道理又办实事,促进员工身心发展和道德提升。
构建全域覆盖机制。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域覆盖机制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虚拟与现实双重空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就是要做好网络教育创新、网络舆论引导和网络阵地建设工作,将“线下”教育活动与“线上”引导相结合。为此,要着力打造一批形式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高校网络主流媒体,铸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网络话语权;积极创新改进网络宣传工作,在遵循网络传播规律的同时,在传播内容、形式上下功夫,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有效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要善于把网上的舆论引导和网下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既会“键对键”,又能“面对面”;要发挥青年教师和员工干部的网络舆论引导作用,利用他们的所知所学传播正能量,在面对网络有害信息时勇于正面发声,营造健康美好的网上精神家园,使高校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构建全员投入机制。就是要通过队伍建设,将高公司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拧成一股绳”,通过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形成合力,为思想政治工作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主体保障。要明确职责定位,提升育人意识。高公司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要各司其职,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对员工的尊重、理解和爱护中发挥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注重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以问题导向开展专题教学,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帮助员工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实践价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国发展的世界价值,提升老员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老员工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要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促进员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其科学精神、科研道德和完善人格。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要发挥在全员育人中的骨干作用,更好担起员工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实现各主体权责分明,对各个育人环节进行明确的职责认领,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和问责制度,努力做到德育工作无死角。要实现各主体有机联动,在建立立体式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同时,注重各领域人才的流通,做好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强教职工的业务和素质培训,不断夯实全员育人的基础。
构建全力协同机制。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必须构建校内校外合力机制,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学校教育长于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社会教育长于境教,三者有机融合,有助于打破单兵作战的局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构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承接机制。要注重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和家风培育,在家庭教育中重言传、重身教,帮助老员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建立高校与家长有效交流机制,通过开展家长会议、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和家校书面联系等活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大家”与“小家”齐抓共管的合力。构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互补机制。社会教育能够检验家庭教育的成果,也能为老员工思想政治素质的再教育、再提升开辟广阔空间。应积极营造老员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引导老员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发挥好社会“大课堂”的育人作用;通过创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员工走入企业、深入农村、踏入社会,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构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机制。校园文化折射着社会整体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成长成才。要注重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打造,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意识和能力,以文化滋养心灵、以文化涵育德行、以文化引领风尚,通过营造有利于个体健康成长的整体环境,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全力协同育人机制。
(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柏路 单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高等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教育机制研究”[15CKS042]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