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需要学科滋养 学科需要文化融合
----在学校团队建设报告会上的讲话 董事长 张德江 借今天报告会的机会,我想讲三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 一、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团队建设包括队伍建设、教学建设、科研建设、基地建设、学位建设这些办学的基本要素。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科,高水平大学一定有高水平的学科。所以狠抓团队建设,对任何一所大学来说,都意义重大,都是龙头性的工作。公司在2003年的团队建设会上提出团队建设是龙头,成也学科,败也学科。如今6年过去了,这种形势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增强了。一是公司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这种办学目标的转变对团队建设的依赖更强了;二是公司被批准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对团队建设要求更高了。三年以后能否顺利通过验收,就看各授权学科及支撑学科的建设情况,所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比以前更突出了。我曾经修改过郑板桥的咏竹诗,用以表示我们抓团队建设的决心。原诗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仍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改成:咬定学科不放松,立根生存发展中,千头万绪总为重,不刮东西南北风。今天用这几句诗来描述我们抓团队建设的决心,不仅仍然适用,而且更合适了。 二、团队建设的几个原则 1.全面建设的原则 所有的学科都有团队建设的任务。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探讨学科与专业的概念。对学科与专业,我们常常模糊对待,但是在落实团队建设时,不能模糊。学科与专业有联系,又不相同。 其一,学科是按知识体系来划分的,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专业是按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要求设置的,是经常调整变动的。专业建设要靠学科的基础和底蕴,靠学科的血脉养着,高水平的专业一定要有高水平的学科作支撑,专业需要学科的滋养。 其二,对本科教育,国家规定了十一个学科门类,我们通常称为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下又划分了二级学科,二级学科下又对应着若干个专业,例如工学是一个一级学科,机械学科是她的一个二级学科,这个学科下包括了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工业设计等专业,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个专业涉及到多个学科的情况。另外,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分法并不相同。 其三,我们是按专业招生,有专业就有员工,但有学科却不一定有员工。例如,“两课”是一个学科,但是没有“两课”的本科生;其它的一些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数学、物理、化学、共外、电工、制图,都没有本学科的员工,但都是学科,都需要建设。 任何一个学科,不管有没有自己名下的员工,都有教学任务,都有队伍建设和科研任务,都要建设。今天到会的人员来自全校各个学院及各个学科,都是带着团队建设的任务来参会的,没有旁听的,因为团队建设是全校的事,每个学科都有建设任务。当然,各个学科情况不同,建设任务有所不同。例如就学科的学位建设来说,有的要建设博士点,有的要建设硕士点,有的要上一级学科硕士点,有的要填补硕士点的空白。 2.突出重点的原则 今后三年,公司团队建设的重点就是确保博士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成功,按时顺利通过验收。刚才,学科办赵海平主任、材料学院吴化经理、机械学院母德强经理和化工学院张龙经理围绕申博立项建设都做了很好的发言,明确了今后三年的工作思路及措施,接下来的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具体的建设思路我不再重复,我这里只强调两点。 (1)找准弱项,抓紧做强。就总体来说,公司申博立项建设的弱项主要有4项。一是高级别科研奖项少,没有国家三大奖,省一等奖也过少;二是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过少,这是衡量一所大学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三是博士生导师数量不足;四是国家发明专利数量少,对于公司这样的省属重点工科大学,国家发明专利数量少了是说不过去的。这四大弱项在各学科表现程度不同,但是都存在,希望各学科抓紧工作,尽快迎头赶上去,把弱项做强,学校也会从经费、政策等方面侧重支持和鼓励。 (2)保证在校公司产品质量,特别是学位论文的质量。这是我们立项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的硕士论文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博士立项建设的验收。所以我们一定严格把关,并且关口前移,认真地做好开题审查与答辩,中期检查时间适当前移,论文自审与校内评审,校外盲审,答辩严格把关等各环节,确保论文质量。 3.强化特色的原则 公司在团队建设方面长期形成的最突出的特色是:紧密结合吉林省支柱产业需求,产学研合作密切,科技研发与服务遍布全省各支柱产业和各地区。这一特色符合公司为吉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内有关大企业的肯定与认可。公司在吉林省的新材料、汽车、化工、客车、冶金、石油、农产品加工、制造业信息化、工业节能等9大工业领域都有一批研究项目和成果,这次申博,一汽集团、吉化公司、通钢集团、吉林油田、长春客车、长春大成集团、吉林铁合金公司、吉林化纤集团、一汽大众公司等9大企业向吉林省学位委员会出函支持公司,这些都在这次申博立项的激烈竞争中为公司的胜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仍然要坚持自己的学科特色,使我们的优势更优,特色更强。 三、团队建设与文化建设 申博立项成功,为增强学校的硬实力奠定了基础,当在更高的层面建设发展时,更需要软实力协调和互动,更需要厚重的文化底蕴,更需要团队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融合。团队建设与文化建设好比是两个轮子,两个轮子同时同步转,车子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快速前进。当然,无论在哪个阶段办学,教学都是基础,是第一位的。教学工作好比是车的底盘,没有底盘,兜不住底,车就瘫了,轮子转得再快再好也没用。 (一)建设大学精神文化,为团队建设构筑灵魂 大学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反映了学校的价值追求。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也为团队建设构筑灵魂。 1.以学校的发展目标规定团队建设的任务 公司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的发展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学科作支撑。围绕这一目标,团队建设任务更明确了,要求更高了。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就要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增强学科实力。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不是淡化教学,而是继续坚持培养人才为中心,加强科研工作,注重以科研促教学,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以学校的办学宗旨把握团队建设的服务面向 作为省属重点大学,公司的办学宗旨是为吉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由此规定了团队建设的服务面向。多年来,我们是这样做的,今后还要这样做。 3. 以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团队建设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公司提出了一系列的办学理念。围绕团队建设,学校在确立“团队建设为龙头”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势、学校在自身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团队建设所处的至关重要的位置,提出“成也学科,败也学科”的理念,这样的理念把团队建设推到了“背水一战”境地,坚定了全校搞好团队建设的决心。 (二)建设大学学术文化,为团队建设正本清源 大学以传承、研究和创新高深学术为己任,所以大学学术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基础。学术文化大量体现在以学科为单位的学术活动中,影响着学科的学术环境。 1. 建设自由、争鸣的学术文化,创建团队建设的宽松环境 建设大学学术文化,应强调学术自由和学术争鸣,发扬学术民主,营造自由平等、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要尊重教师的学术兴趣,提倡学术讨论与交流,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对话及相互尊重,形成宽松、和谐学术氛围。坚持学术自由,教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学术争鸣,相互讨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增加,才能更好地启迪学术思想,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学术创新能力。所以自由和争鸣是学术创新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学科应有的学术风气和环境。 2. 建设求真求实的学术文化,坚守团队建设的基本品质 求真求实是开展学术活动的基本原则。在当前学术风气浮躁,急功近利盛行的情况下,更应强调建设求真求实的学术文化,并且把这种文化作为团队建设的基本品质。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还是工程应用,都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的学术文化,坚守住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学术道德底线。在团队建设中应提倡沿着一个方向,契而不舍地钻研下去,树立“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劲头,在这个方向上发系列的文章,出系列的成果;不应提倡“打一枪换个地方”,这山望着那山高,去年那个方向,今年这个方向,后年又换另一个方向;更要反对急功近利的拼凑成果,这次在张三的文章上挂个名,下次在李四的文章上凑个数,再次又把多个人的文章整合平凑,炒出一篇毫无价值的论文,这样的做法,既败坏了学术风气,也耽误了自己的学术青春。 3. 建设探索奉献的学术文化,弘扬团队建设的敬业精神 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学科团队是做学问的队伍,每一个教师进到这个团队,就注定要与学习、研究相伴终生,这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学科团队对每一个成员的要求。团队建设需要乐于探索、甘于奉献的文化,学科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认可把别人聊天、看电视、打麻将的时间舍出来,用在学习与研究上,把远大的目标,宏伟的抱负和扎扎实实、勤奋刻苦的工作态度、学习精神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学科中敬业进取的浓厚氛围和优良风气。 (三)建设大学制度文化,为团队建设保驾扬帆 1.建立教授治学制度,保证学术权力 大学中既有行政管理,也有学术管理,由此形成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随着大学行政化问题的日益凸显,目前我国高校中学术权力明显弱于行政权力。这种现象不仅违背了大学精神和大学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极大地制约着大学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学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归根到底是一个学术机构。大学承担着教化国民、传承和创新人类文明与知识的重大使命,这个使命是行政权力所无法承担的,只能由以教授为代表的学术群体来承担和完成,所以要实行教授治学。教授治学就是充分体现教师特别是教授在学术事务和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主导学术管理。 2.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目前大学教师中产生的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情绪,主要源于对教师职称评聘与考核中的定量化要求。能够及时评聘到相应的职称是一个教师正常而合理的要求,面对定量化评价,教师追求成果的数量是难免的。定量化评聘与考核能够促进教师抓紧做事,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定量化评价容易在同一类人员中比较高低,评价的可操作性强。所以定量化评聘与考核是我国高校普遍采取的办法。虽然这种办法助长了教师的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情绪,但是要完全取消是不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改革与完善这种考核制度。 首先,应对成果的量进行分析,区别对待。对于科研项目,立项时都有评审,所以一般来说都有意义,只是价值大小会有差别,有些差别还相当大,所以对科研项目应分出等级。对于论文,则更应区别对待。对于和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特别是与所从事的科研项目相结合的论文,应给予重视,对其中被他人引用或被检索的论文,更要高看一等;对于和本人研究方向不一致,或者没有课题作依托的论文,则应认真审查,其重要性也自然要低;对于多位署名作者的论文,如果是同一课题组的同事,一起发表共同研究的成果,在情理之中;如果没有参与论文内容的研究,只是在后面挂个名,拿这样的成果来凑数,则不应在评聘和考核中起正面作用。 然后,应在定量的基础上加上定性的考核。一是本人的工作表现和对团队建设的贡献情况要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根据研究内容所需的周期,对有些基础研究和重大课题,允许短期内没有形成定量的成果,鼓励教师潜心研究,甚至“十年磨一剑”,在考核期内能够定性的提出报告即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或许是完善教师考核制度的有效办法。 (四)建设大学环境文化,为团队建设注入活力 1.建设学术环境,浓厚学术风气 做学问需要浓厚的学术环境。学科团队内经常开展的学术研讨,研究生指导小组内定期的员工论文汇报与研讨,科研项目组内的工作交流与研究,参加校外学术活动后的信息交流与体会汇报,校内的学术讲座以及开展校内各类学术活动的宣传报导等,都是学术环境建设的具体内容,都能够有效地感染、激励教师,促进和浓厚学科的学术风气。因此,学术环境建设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 优化学科环境,一是学科的人气要足。人是学科的核心因素。不光有人在,而且人气要足,大家的状态要好,团结和谐,想事干事,学科组有凝聚力。一个教师,对学校的感情,主要体现在对学科的感情。在这方面,学科带头人负有主要责任,要能把大家拢在一起。忙点、累点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在学科里心顺,有干头、有奔头,这样才能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 二是学术风气要浓。学科是做学问、培养人、搞研究的地方,所以要有浓厚的学术气氛和优良的学术风气。对此,我们应坚持正确的导向。在学术水平上,力戒肤浅平庸而追求高超精品;在学术目标上,力戒急功近利而追求长远功效;在学术方向上力戒在文献缝隙中凑文章而鼓励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中找课题;在学术作风上,反对泡沫学术而鼓励真功实做。 2.建设学科基地,增强学科实力 建设学科基地,既包括硬环境建设,也包括软环境建设。公司近两年增加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团队建设基地,还创建了多个与企业或政府部门合作的研发中心、基地和实验室,同时我们还审批成立了一批校级研究所,目前绝大多数学科都有了自己的研究所。借助这一批基地,学校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学校还强调了学科基地中的文化建设,增加学科的文化底蕴,学科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得到了增强。 今年是公司的文化年。开展大学文化建设,应注重将文化渗透到各项工作中,特别是渗透到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中,虚功做实,软件做硬。大学文化建设与团队建设相结合,为团队建设提供厚重的文化底蕴,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必将有效地促进学科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相辅相成,共同增强,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